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论佛禅质素和晚明文学演进之思想脉络

来源: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明中叶以来,阳明学勃然猬兴,士大夫趋之若水。明嘉靖以后,随着心学的发展与泛化,早期阳明学者所恪守的儒释疆界,似乎越辩越模糊,最终在青年一代学者中,形成讲究童心、性

明中叶以来,阳明学勃然猬兴,士大夫趋之若水。明嘉靖以后,随着心学的发展与泛化,早期阳明学者所恪守的儒释疆界,似乎越辩越模糊,最终在青年一代学者中,形成讲究童心、性灵,融通儒、释两家的新学风。较早绽露这种趋向的是徐渭,他早年“究王氏宗旨,谓道类禅,又去扣于禅”,①透露出新一代文人的精神趋向。徐渭以后,李贽、袁宏道和钱谦益等明末清初文人无不出儒入释,濡染佛说,他们的佛学倾向一定程度上塑形着该时代文学思想的面貌。

一、真空即童心

李贽往往被纳入泰州学派,也是晚明佛教的“两大教主”之一。其实,在晚明的讲学风气里,思想的影响往往是交错的。相对而言,他受到王龙溪和罗近溪的影响最大。如果剥去那层作为先验理性之内在呈现的“良知”,二溪之学在思维形态上与禅宗已极为相类。李贽进而戳破儒学与禅宗的最后一层隔碍,认为“谓三教圣人不同者,真妄也”。但其真实思想是摄儒归佛,他以为,周敦颐学问是“从寿涯禅师来”,所以“《通书》等说,超然出群”,明道、龟山一脉发扬之,但“搀和儒气,终成巢穴”,其后张九成“心雄志烈,不怕异端名色,直从葱岭出路”,杨简“参究禅林诸书,盖知生死事大,不欲以一知半解自足”,皆能有所成就。而阳明、龙溪以来,唯赵大洲能“笃信佛乘”,罗近溪“终身与和尚辈为侣,日精日进,日禅日定,能为出世英雄”。李贽的一部宋明理学史,不过是禅宗史而已。他以禅心融摄三教,安顿生命,思想的中心已然溢出儒学的边界。

李贽追寻着对生命本原的“明察”,其答案是烙着佛禅印记的“真空”说。他在《答邓石阳》里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也”,尝试新的思维探求圣学精义的呈现方式。②但与一般的印象不同,所谓“伦物”的言说重心并非“穿衣吃饭”,而是基于佛学的“真空”说。他把伦物问题置于玄学体验之中,认为“学者只宜于伦物上识真空,不当于伦物上辨伦物”。人不应在以“穿衣吃饭”为内容的伦物上“计较忖度”,而应当通过“明察”,“以达本而识真源”。真空乃是生命的“真源”,是人伦物理的本质属性。这显然远离了世俗意义的实学问题,凸显具有形上学意味的生命哲学。“真空”构成其“童心”说的解释基础。李贽在《童心说》中,对“童心”有两种规范的释义。一是“童心者,真心也”;一是“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③两者都与“真空”说有密切关系。何谓“真心”?李贽在《解经文》里有着明确的解读:

世间有一种不明自己心地者,以为吾之真心如太虚空,无相可得,祗缘色想交杂,昏扰不宁,是以不空耳。必尽空诸所有,然后完吾无相之初,是为空也。夫使空而可为,又安得谓之真空哉!④

“真心”的至境是“真空”,它并非驱除一切色相(无相)的“太虚空”,却要拒斥“色想交杂、昏扰不宁”的心灵幻相。禅宗以“无相、无住、无念”为津筏,归宿于“本心”绽现。所谓“无相”非指无一切相的断灭空,其义等同于《心经》所谓“色即是空”,一切色相是因缘和合而生,不具实相,是为“真空”,亦为“幻有”。禅者立处皆真,不执著于幻相,不执著于空相,是谓“无相”。那些着力求空的人,“唯是吾心真空,特地结起一朵晦暗不明之妄色,本欲为空,反而为色,是以空未及为,而色已暗结矣”。李贽在《答邓石阳》一文中曾提出的真空说的两大原则:“空不用空”和“终不能空”。⑤前者指不执著于求空,后者指实相空虚,执著于空,反是屋上架屋,床上叠床。他以为“吾之色身洎外而山河,遍而大地,并所见太虚空等,皆是吾妙明真心中一点物相耳。是皆心相自然,谁能空之。”⑥“真心”必然“真空”。真心浩瀚如海,色相如大海上飘浮的泡沫,海即是沤,沤亦是海,亦如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心相自然”即是真空,若执著于空,反而遮蔽了真心。

如果说“真心”说内涵着“无相”的实义,那么李贽对童心的“最初一念之本心”的释义,则体现着“无住”和“无念”的禅思。李贽在《童心说》里有破有立,“破”是破除一切经验主义的闻见道理,而返诸“心之初”;“立”是指“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⑦宋代张载有闻见之知和德性之知的区别,要求把学问从闻见道理中解缚出来,回归于德性之知。理学家的立论根柢在德性,而李贽的立论则在童心。其童心不蕴含道德意味,而是“最初一念之本心”。李贽《复丘若泰》一文论“病”,以为圣人“此时正在病,只一心护病,岂容更有别念乎,岂容一毫默识工夫参于其间乎!是乃真第一念也,是乃真无二念也;是乃真空也,是乃真纤念不起,方寸皆空之实境也。”⑧显然,真空即是“第一念”,指“纤念不起”的生命实境。其实,“最初一念之本心”是禅宗思想在李贽文思中的映现。作为慧能《坛经》的要义,无相、无住、无念,三者名异而实同,无相指不执著于任何心相、物相,无住与无念更是表里相应,前者指念念不断,“无所住而生其心”,后者并非指一念不生,而是指不在任何一个念头上停滞下来。在无相、无住、无念里呈现出来的心境,是人的当下的本来面目,这就是“最初一念之本心”。可见“最初一念”,决非人生坠地的第一个念头,而是未经思虑计较的心灵直观,它也决非“纤念不起”,而是指“岂容一毫默识工夫参于其间”,不在一念上滞著,呈现念念真实的自我。这是童心的映现,也是真空的生命境界。秉此“最初一念之本心”,则无所畏惧,坦荡如砥,处处展现以真人的生命活力与勇气;以这种“最初一念之本心”,写“绝假纯真”的文字,则“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一样可以成为不可磨灭的优秀作品。

文章来源:《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网址: http://www.zkkxyjsxb.cn/qikandaodu/2021/0419/682.html



上一篇:华龙一号安全壳竖向预应力管道灌浆质量分析与
下一篇:我的诗歌主张节选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投稿 |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编辑部|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版面费 |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论文发表 |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