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网络公益组织的新发展及其应对(5)

来源: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其二,政策路径,健全对网络公益组织的监管。 首先要健全对网络公益组织的监管,构建和不断更新完善网络的监控和预警系统,这样才能够及时发现和

其二,政策路径,健全对网络公益组织的监管。

首先要健全对网络公益组织的监管,构建和不断更新完善网络的监控和预警系统,这样才能够及时发现和查处网络中假借公益之名,以非法手段谋取不法利益的行为和组织。同时,在完善的监控和预警系统的基础上开辟专门的网络公益纠纷处理板块,一方面为群众监督、投诉提供快速安全通道;另一方面保障公益活动各方的合法权益。从而提高整个网络公益活动的安全性,为网络公益组织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提升网民对网络公益事业的信任,进而推进公益组织公信力的建设。

其次,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机制是加强监管的必要举措。包括网络社会组织在内,任何公益组织运作信息的公开透明是提升组织公信力、增强组织运行活力、监督其实现自我完善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健全公益组织信息披露机制,打造统一规范、严格透明的信息披露网络平台,规定公益组织须向社会公众予以公开的信息内容以及具体要求,从而使公众能够细致了解公益组织的常规运行状况。在此了解的基础上,公众才能够更好地对公益组织进行有效监督,从而提高公益宣传信息的真实性,信息更新的及时性以及公益效力的最大化。

其三,合作路径,促进线上公益与线下公益的融合。

互联网+时代, 已经有较多力量开始致力于建设一个统一的网络公益组织平台,如由南都公益基金会和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共同建立的中国民间公益组织基础数据库,但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收集一些客观数据和资料,并不是依托互联网平台来保障公益组织的规范与发展。我们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时效性、交互性、共享性、超时空性的特征,打造一个统一的网络公益平台,对网络公益组织的信息进行全面整合,建立爱心公益数据库。内容可以包括爱心项目(分类、涉及范围、受助群体)、公众捐助信息(捐赠次数、捐赠总额、善款流向)以及网络公益组织参与者基本信息(地域、职业等)等等。当然数据库需要有一个强大健全的管理系统以便在现实操作过程中能够依靠数据库提供公益活动的内容、范围,并结合网络参与者的已知情况进行合理搭配,从而促进各种公益信息、资金、人才等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此同时每一个参与者也都是一个监督者,这样不仅能使线上活动更加高效,还能够大大促进线下公益行动。

与此同时,公益组织应进行“逆向”思考,以广大受众群体的真实需求为导向,利用多元的新媒体渠道,通过了解掌握广大受众基于其不同的教育背景、文化价值、地域、行业差异等形成的不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有差异性的公益策划,做到公益服务的有的放矢。就像加拿大的VOE(Volunteer Opportunities Exchange)组织的志愿者注册成员可以依据网民在网站上所贴出的个性化需求,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对“配型”成功的网民提供有针对性、高质量的帮助。因此,通过统一网络平台的搭建,我们或许能够在更多的领域为需要帮助的群体提供更为及时有效的帮助,实现整个现实社会与网络虚拟社会资源的融合。进而以其强大的力量迎接更为困难的挑战,推进我国公益事业有序、持久、健康的发展。

文章来源:《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网址: http://www.zkkxyjsxb.cn/qikandaodu/2021/0126/450.html



上一篇:小区党建延伸城市党建“神经末梢”
下一篇:“后伊斯兰国”时代:争夺真空地带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投稿 |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编辑部|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版面费 |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论文发表 |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