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真空妙有,『面』上生花——以『认识面积』一(6)

来源: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以“积”开头的成语有:积少成多、积露为波、积沙成塔、积水成渊……那么,从数学上来说,是积点成线、积线成面吗?可以这么说吗? 牛顿在其名著

以“积”开头的成语有:积少成多、积露为波、积沙成塔、积水成渊……那么,从数学上来说,是积点成线、积线成面吗?可以这么说吗?

牛顿在其名著《流数法与无穷级数》的前言中说:“可以把数学中的量看作是连续的运动产生出来的。”这句话是不是告诉我们,几何形体不仅可以从形状上看成是运动生成的,其求积问题也可以用运动的方式加以研究呢?

这样教学的前提是,现实地认为线是有宽度的。这就与人们常说的 “点没有大小、线没有粗细、面没有厚薄”相冲突了,怎么办?怎么解释?现实中哪条线没有宽度呢?为什么要说“线没有粗细”?我请教了三位研究数学教育的教授。第一位教授说:“数学上,点没有大小、线没有粗细、面没有厚薄是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中的规定,它们是原始概念,没有理由。”第二位教授说:“线是一维的,只有长度,没有粗细;点是零维的,如果有大小,就是二维的圆了。”第三位教授告诉我:“那是因为点和线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因此与具象有关的大小、粗细,对抽象的点和线没有实际意义,大点或小点、粗些或细些都不影响我们讨论问题。”那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线没有粗细”是说在讨论数学问题时,线的粗细被有意忽略了。你说有还是没有,它都在那里。在这节课上,线的粗细被我重视了。

二、怎么比较面积的大小

“比一比,谁围的面大?”这是老师常常采用的教学活动。怎么比较大小?比较什么图形的面积大小?生活中常见的是不规则的图形,学生掌握不好的也是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一开始就比较不规则的图形,是否太难了?看不出来的又怎么办?可不可以用涂满的方法来比?画线来比行不行呢?好像有些荒唐,不过这样比可以很好地突出面积的意义啊。画出的线是有粗细的,是不是就是用长方形来比的呢?我们的祖先就是将假定图形化为宽边为一个单位长度的长方形,以这个长方形长边的长度来表示面积大小的。

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可以重叠的,不用画线了;重叠也比不出的,可以提供印泥,用大拇指来盖,再用小拇指来盖……剪下来称?用天平称?2011版数学课标及相应的教材,为什么删掉了“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的要求?

三、追求怎样的课堂愿景

以前的教学设计,常常移步换景,一节课要出现15个左右的情境素材,是不是太多、太碎、太杂?能否简单些、丰富点?抓住一个素材好好品味?

搜索马航失联客机MH370的报道,学生一定听到不少。原本感觉地球是个很小很小的地球村的人们一下子醒悟过来,原来地球还是很大很大的。“搜索面积”可否拿来教学?是否人道?

数学是讲道理的。数学课是不是可以让学生借着数学知识的学习,来初步学会怎样讲道理?小学生能够接受的讲道理是怎样的?举正例、想反例?这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否太高了?

保罗·洛克哈特在《一个数学家的叹息》一书中说:“数学是一门‘艺术’。”我们的小学数学是否应该更加艺术?可以试一试。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面积的含义,会比较面积的大小,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2)初步学会“举例子,讲道理”。(3)感受到思考数学问题的乐趣。

【课堂实录】

一、创成语,解读“面”

1.讲故事,创成语。

师:暑假,我去闻名遐迩的凤凰城旅游(幻灯片播放旅游照片),领略了那里的美景,有一处景色让我记忆犹新(播放手工织布视频),看到这个过程,我想到一个成语(板书:积 成 )。你能说出关于“积 成 ”的成语吗?

(生答:积少成多、积土成山、积劳成疾、积非成是、积善成德……)

师:是啊,关于这样的成语还真不少。(幻灯片出示: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这些成语有什么共同点?

生1:都是一点一点积累的。

生2:都是越积累越多的。

师:是啊,都是“积小成大”(补充板书)。回过头来再看看织布的过程,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个关于“积 成 ”的成语呢?

生:积线成布。

师:布就成一个面了,是不是可以说“积线成面”呢?

2.举例子。

师:生活中还有积线成面的现象吗?

(生有些茫然。师微笑并用课件播放图片:凉席上睡一个小孩、吊帘等)

文章来源:《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网址: http://www.zkkxyjsxb.cn/qikandaodu/2020/1009/348.html



上一篇:真空充氮包装在文献档案保藏领域的应用
下一篇:浅析歌唱中混声的建立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投稿 |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编辑部|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版面费 |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论文发表 |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